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京宛两地影像学专家助力数智接骨技术,多学科融合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5年10月18日,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影像中心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承办的“CO接骨机器人科技成果临床应用专题研讨会”在河南南阳成功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全国骨科、影像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3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接骨机器人与医学影像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

开幕式致辞

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杜春生院长对各位专家同仁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影像与数智骨科前沿,在南阳召开是对我院作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的极大肯定与支持。他坚信,通过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必将有力推动影像诊断与先进接骨技术在临床的落地与应用,最终让前沿科技造福广大骨伤患者。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张永存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在中医骨伤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学科跨越式进步的重要引擎。CO智能接骨机器人是“中西医结合”与“医工融合”的典范成果,其发展离不开科研、临床与产业的紧密协同。他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平台,汇聚专家智慧,共促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9.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曹炜副院长在线上总结致辞中强调,CO接骨机器人项目展现了从技术突破走向广阔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次会议围绕影像诊断与两款机器人及配套软件展开深度探讨,正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她表示,成果的落地离不开每一位专家的智慧与支持,并预祝本次专题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10.jpg

学术分享交流

作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在推动中医骨伤诊疗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本次会议上,医学影像领域的智慧碰撞在医圣故里激荡,一场关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创新的思想盛宴正在这里上演。来自南阳市中医院三个院区的影像科团队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以“骨血一家亲,影像来牵线”为主题,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许玉峰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刘晶哲教授,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影像科主任袁雁雯教授。

会议还围绕脊柱骨关节疾病、心血管影像诊断、肺部疾病诊断等专题进行了学术讲座和讨论,与会的京宛两地专家既交流了学术,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谋我院医学影像发展新篇章。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望京医院常驻南阳专家团队共同参会。来自望京医院的首席影像专家耿进朝主任和白金广主持了学术会议。

望京医院成永忠教授团队重点展示了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接骨设备—“三臂十一轴接骨机器人”与“六轴撬拨复位机器人”,并进行了临床手术直播演示,展现了机器人在精准复位、微创手术中的技术优势。

13.jpg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专题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位影像学专家,就脊柱关节炎、小细胞肺癌、心血管等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智能识别展开深入交流。与此同时,李锐、陈洋两位在读博士分别汇报了《胫骨骨折医学影像AI算法软件开发与应用》《DRF&PILON骨折CT影像AI智能定位诊断系统开发与应用》,显示出医学影像与机器人技术在骨折智能诊疗中的深度融合。

数智骨科技术未来与展望

成永忠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接骨机器人的研发不仅依赖于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更离不开高精度医学影像的引导与AI算法的支持。影像数据为机器人提供了“眼睛”和“地图”,而机器人则通过精准执行,将影像诊断转化为手术现实,形成“影像引导—机器人执行—术中反馈”的闭环体系。

本次会议不仅是科技成果的集中呈现,也是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作为输出单位,未来将持续推动“医工结合”与“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助力中医骨伤从传统经验诊疗向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未来,这种京宛合作模式将为豫西南地区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