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聚焦前沿技术与科研方法,助推 医技科室临床科研能力提升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层面推动中医药优势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在持续改进中心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基于临床需求提高科研同质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医技科室的临床科研能力,耿进朝主任和徐惠青主任倡议发起强化医技科室的临床科研培训活动,旨在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研的结合。11月13日下午,医院特邀望京医院创伤科成永忠主任、心血管内科马秋晓博士分别就骨伤领域前沿技术应用与临床科研方法展开专题讲解,影像科及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临床人员、进修生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在学术分享环节,首位讲者成永忠主任围绕《Pilon骨折CT图像AI识别软件开发与临床应用》主题展开深入阐述。Pilon骨折作为骨科临床中较为复杂的损伤类型,其精准诊断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成永忠主任详细介绍了团队在Pilon骨折CT图像AI识别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攻关重点,包括数据集构建、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等关键环节,重点分享了该软件在临床试用中的应用效果。据介绍,该AI识别软件通过对大量Pilon骨折CT图像的深度学习,能够快速实现骨折部位定位、分型判断,有效提升了诊断效率与精准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引发了在场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26.jpg

随后,马秋晓博士以《临床研究常用科研方法》为题,与参会同仁进行了深入交流。她表示,研究方法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课题设计的重点,并围绕“设计、测量、评价”三大要素,系统阐述了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基本框架。为助力大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马秋晓博士聚焦“临床问题的提出”这一关键环节,引导大家思考如何确定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她以PICOS为核心要素,结合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设计流程,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极具指导性。

27.jpg

本次学术讲座内容详实、贴近临床,既有前沿技术展示,又有科研方法指导,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更促进了不同专业领域人员的学术思维碰撞。下一步,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继续推动多学科融合与科研创新,推动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西医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