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初冬聚贤才,医道争锋启新程”—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盛大启幕,我科温建民教授、程桯教授、孙永生教授携团队参加本次盛会
津门初冬聚贤才,医道争锋启新程,2025年11月13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市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恰逢中华医学会110周年华诞、骨科学分会成立45周年及COA大会创办20周年“三喜临门”,以“数智骨科 共拓未境”为主题,汇聚了来自2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顶尖骨科专家与同仁,共赴这场享誉全球的骨科学术盛宴。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及各省市自治区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合影
中华医学会秘书长何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高秀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创始委员代表邱贵兴院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何翔秘书长回顾了中华医学会百余年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强调COA 20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骨科崛起的生动见证;高秀梅副主席介绍了天津骨科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承诺将全力支持学科创新与人才培养;王坤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二十载砥砺让COA成长为世界级骨科学术殿堂,数智技术将为骨科诊疗模式、医患关系带来根本性重塑。邱贵兴院士重温了COA初创初心,提出聚焦科研转化、提升国际化水平、凝聚行业智慧的三点期望,寄语全体骨科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英国作为本次大会嘉宾国,英国骨科学会代表Simon Hodkinson教授盛赞中国骨科的创新活力与领先成就,期待全球同道深化合作。
开幕式上,何翔秘书长、高秀梅副主席、邱贵兴院士等十余位嘉宾共同为大会启幕。特别设置的“COA荣光?致敬开拓者”环节向创始委员们致以崇高敬意,“廿载秉初心,乘风启新程”访谈中,十二位骨科权威专家分别从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亚专业发展、数智融合等维度,分享真知灼见,开启中国骨科未来的十二扇希望之门。同期开展的COA 20年风采展,通过人才、文章、奖励、专利四大主题展区,集中呈现了二十年来中国骨科的辉煌成就。本次大会为期四天(11月12-16日),采用大师讲坛、专题报告、病例讨论、青年医生论文比赛等多元形式,覆盖骨科各亚专业前沿议题。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温建民教授受邀出席本次盛会,并于11月13日上午的足踝会场带来重磅学术分享。温建民教授以《1170例微创拇外翻术后7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临床报告》为主题展开专题演讲,凭借数十年临床实践积累与系统性研究沉淀,深入剖析了微创拇外翻手术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这一关键并发症的发生规律。演讲中,他详细呈现了1170例大样本临床案例的完整数据链,从患者年龄、术前基础疾病、手术操作细节到术后康复干预等多维度,精准梳理了71例血栓病例的危险因素,同时分享了中西医结合预防与干预的创新方案,提出“辨证施护、早期介入、内外兼治”的特色防控策略,为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提升微创治疗安全性提供了宝贵的临床依据,引发现场中外专家热烈讨论与高度认同。


温建民教授以《1170例微创拇外翻术后7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临床报告》为主题展开专题演讲
与温建民教授一同参会的,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执行主任程桯教授,孙永生教授。他们积极带领科室研究生团队全程参与COA会议学习,深度融入各亚专业学术研讨、技术展示及病例交流环节,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对话顶尖专家的优质平台。在程桯教授的引领与鼓励下,科室青年骨干医师主动投身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其中温冠楠主治医师的《中西医结合跖骨痛诊疗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凭借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扎实的临床支撑及实用的诊疗创新价值,成功被大会收录至论文集中,充分展现了科室青年一代医师锐意进取、潜心钻研的学术风采。


温冠楠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跖骨痛诊疗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被大会收录至论文集
征程二十载,聚力再出发。作为国内骨科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学术盛会,COA2025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更以数智创新为桨,以协同合作为帆,引领中国骨科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超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团队在本次大会中的积极参与与亮眼表现,既彰显了中西医结合骨科在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也展现了科室“老中青”梯队传承、薪火相继的蓬勃活力,为守护人民骨骼健康、推动全球骨科事业多元化发展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