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别让 “股骨头” 亮红灯!这份预防指南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股骨头坏死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可能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致残。它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不良习惯中招。想要远离这种疾病,“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本篇推送就从“认知、诱因、行动、误区” 四个维度,教你科学守护股骨头健康。

一、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在讲预防前,我们得先明确:股骨头坏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早期信号又是什么?只有学会识别,才能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1.一句话读懂:股骨头坏死的本质

股骨头,是 “大腿骨顶端” 与 “骨盆” 连接的关键部位,就像 “球” 卡在 “窝” 里,支撑着我们的体重、帮助髋关节活动(走路、下蹲、抬腿)。

股骨头坏死,简单说就是: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出了问题,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最终股骨头塌陷,髋关节 “卡壳”,人就走不了路了。

2.这四个早期信号别忽视

很多人早期误以为是 “腰突”“关节炎”,错过最佳干预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长期有高危习惯的人,一定要及时检查:

腰骶/臀部疼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慢慢发展为 “走路疼、夜间疼”;

腿 “变短” 或活动受限:下蹲困难、穿袜子够不到脚、抬腿时髋关节 “卡住”;

膝盖放射痛:股骨头问题会牵扯膝盖疼,容易被误诊为 “膝关节炎”;

跛行:走路一瘸一拐,初期可能不明显,后期越来越严重。

二、从源头避开 5 大高危因素

股骨头坏死的核心是 “缺血”,而以下 5 个因素是导致 “缺血” 的主要原因。预防的关键,就是针对性避开这些 “雷区”。

1.激素滥用:别把 “消炎药” 当 “万能药”

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是股骨头坏死的 “头号诱因”。

预防做法:

绝不自行买 “激素药”:很多人感冒、过敏就吃 “强效消炎药”,殊不知很多 “特效药” 含激素,必须遵医嘱使用;

长期用激素要监测:如果因肾病、哮喘、皮肤病等必须长期用激素,一定要定期做 “髋关节 MRI”(磁共振),每 6-12 个月查一次,早发现缺血信号。

2.过量饮酒:喝的是酒,伤的是股骨头

数据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乙醇有着显著剂量增加依赖性,每周摄入320g乙醇(相当于2瓶42度白酒)后发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增加17.9倍。

预防做法:

能不喝就不喝:尤其是有家族史、基础病的人,彻底戒酒是最好选择;

实在要喝别过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25g(约等于啤酒 750ml、红酒 250ml、白酒 50g);女性≤15g,且不能长期连续喝。

3.髋部外伤:摔一跤、撞一下,可能埋下 “祸根”

股骨颈骨折(大腿根骨折)、髋关节脱位、髋部撞击伤,是年轻人股骨头坏死的常见诱因。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股骨头的供血血管,即使骨折愈合了,血管也可能 “堵死”,进而坏死。

预防做法:

日常防跌倒:老年人穿防滑鞋、家里装扶手;年轻人运动前热身,避免打篮球、踢足球时 “崴髋”“撞髋”;

外伤后别大意:一旦髋部受伤,即使能走路也要及时拍 X 光 / CT,明确是否有骨折或血管损伤;骨折后遵医嘱康复,避免过早负重(比如提前下地走路)。

4.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脂也会 “连累” 股骨头

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股骨头供血血管变窄;高血脂会让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供血通道。这些疾病看似和 “骨头” 无关,实则是隐形杀手。

预防做法:

严格控血糖 / 血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高血脂患者定期查血脂,遵医嘱吃药、调整饮食。

5.高危职业:长期负重、久坐久站要注意

搬运工、建筑工人等长期负重的人,髋关节承受压力过大,容易损伤软骨和血管;司机、办公室职员等久坐久站的人,髋关节长期处于 “僵硬” 状态,血液循环变慢,也会增加风险。

预防做法:

负重时护好髋:搬重物时先蹲下、再发力,避免弯腰直接扛;

久坐久站多活动:每坐 1 小时起身走 5 分钟,做 “髋关节绕环”(顺时针、逆时针各 10 圈),促进血液循环。

三、3 个小习惯,给股骨头 “上保险”

除了避开诱因,日常的小细节也能帮我们守护股骨头,简单易操作,坚持就能见效。

1.运动:选对方式,别 “瞎练”

推荐运动:游泳(无负重,能锻炼髋关节周围肌肉)、散步(慢走,每次 30 分钟,避免快走、跑步)、太极拳(动作轻柔,增强关节灵活性);

避免运动:深蹲(超过 90°)、爬楼梯、跳绳、举重,这些运动让髋关节承受过大压力,容易损伤。

2.饮食:补对营养,强骨又护血管

推荐饮食:补 “钙 + 维生素 D”,钙是骨骼的 “原料”,维生素 D 帮钙吸收。多吃牛奶、豆制品、绿叶菜(补钙),每天晒 15-20 分钟太阳(补维生素 D,避开正午强光);

控制饮食:少吃 “高油高糖”,油炸食品、奶茶、蛋糕会加重血脂异常和血糖升高,间接伤害股骨头,尽量少吃。

3.控体重:别让 “体重” 压垮股骨头

肥胖人群的股骨头长期 “超负荷工作”,缺血和坏死的风险会增加。

建议:通过 “饮食 + 运动” 控制体重,BMI(体重 kg / 身高 m?)保持在 18.5-23.9 之间。

四、这 3 个误区,很多人都在踩

误区 1:“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股骨头坏死”

错!现在 40-50 岁的患者占比越来越高,主要和 “长期酗酒、滥用激素、运动外伤” 有关。年轻人别觉得自己身体好就掉以轻心。

误区 2:“髋部不疼,就不会得股骨头坏死”

错!早期股骨头坏死可能 “无痛”,因为坏死初期骨细胞还没完全坏死,等到出现明显疼痛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中后期,股骨头开始塌陷了。高危人群即使不疼,也要定期检查。

误区 3:“吃保健品能预防股骨头坏死”

错!目前没有任何保健品能 “疏通股骨头血管” 或 “预防坏死”,别轻信 “补钙就能防坏死”“中药能通血管” 的宣传,科学预防才是王道。

结尾:预防大于治疗,早行动早安心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一旦发展到后期,可能需要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花钱多,还会影响生活质量。与其等发病后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少喝一口酒、多走一步路、定期做一次检查,用小习惯守护髋关节健康。如果已经出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别拖延,及时去 “骨科” 或 “关节外科” 就诊,早干预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守护股骨头,就是守护我们 “自由行走” 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肖涟波,梁倩倩.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07):901-910.

[2]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骨伤临床循证医学分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正骨,2024,36(09):1-11.DOI:CNKI:SUN:ZYZG.0.2024-09-001.

[3]孙伟,高福强,李子荣.股骨头坏死临床药物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J].中国骨伤,2023,36(08):72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