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丨动态】“生命守护,‘救’在身边”—盛夏炎光里,共绘生命守护的温暖画卷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热浪翻涌不息,此时心血管意外事件也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如同一记警钟,振聋发聩: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这冰冷的数据,更如利刃般直刺人心。而现实更为残酷的是,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时,目击者成功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不足1%。正所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误一分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会断崖式下降7% - 10%。
普及急救技能已刻不容缓!在当下如此严峻的背景之下,应口岸协会秘书长王立刚、华越公司总经理侯建国的邀请,我院急诊科党支部派出培训骨干力量——副主任医师李金宝、护师杨松柏和许晶参与活动,同时,介入诊疗中心的刘斐也精心策划,共同举办了“生命守护,‘救’在身边”公益急救专场讲座。此次活动致力于把深奥专业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广大员工能够切实掌握并运用的“救命武器”,在酷暑时节为生命撑起一片清凉的绿荫。
一、专业领航,为生命赋能
急诊科党支部冲锋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对心肺复苏的“黄金法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战经验。讲座内容直击要害,实用性强,包括:一是猝死风险普及与预警识别,剖析酷暑时节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诱因,讲解猝死发生前可能出现的隐匿“求救信号”——突发剧烈胸痛/压迫感、难以形容的胸闷气短、冷汗淋漓、眼前发黑、心悸濒死感等,强调“时间窗”意识和及时呼救的关键性。二是心肺复苏(CPR)技能精讲,这是逆转生死的核心技能,以国际最新指南为蓝本,分步拆解单人成人高质量徒手心肺复苏术:安全评估与环境判断、快速准确判断意识与呼吸、高质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等。3.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通关:化繁为简,破除公众对“救命神器”AED的神秘感与畏惧心理。现场展示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指出其是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倍增器,提升了公众使用信心。
二、沉浸实战,从“知道”到“做到”
知识赋能是基础,实战演练铸就信心与能力!讲座精心设置了沉浸式实操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纠错。通过在心肺复苏模型上练习按压,提示按压深度与频率,指导声此起彼伏,提示:“不够深!”、“节奏再快一点!”、“注意让胸廓完全回弹!”,确保每位参与者真正掌握“用力按、快快按、不间断”的核心要领,将理论转化为精准的肌肉记忆。
当意外猝然降临,专业的医疗力量抵达需要时间,普通人恰恰是生命链中无可替代的第一环!掌握急救技能,或许就能为倒下的同事、亲人、朋友抢回生的希望,为一个家庭留住完整的幸福。每一次按压都是向死神的宣战,每一次通气都是对生命的礼赞!
三、播撒“急救火种”,守护网初现雏形
本次公益讲座反响良好,员工参与热情高。成效显著。初步做到认知破冰,风险意识显著提升,对自身及家人同事出现的异常症状警惕性增强,理解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技能在手,施救信心倍增: 通过系统学习和反复实操,绝大多数参与者掌握了单人徒手CPR和AED操作的核心要点。从最初的犹豫、不自信,到演练结束时的坚定与沉着。“种子效应”显现,急救网络构建启航: 活动成为在公司内部广泛普及急救技能的“火种”。
此次“生命守护,’救’在身边”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我院急诊科党支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深知,一次讲座无法一劳永逸。只有当“人人会急救、敢施救”成为一种社会自觉,当“黄金四分钟”能被更多“第一响应人”牢牢把握,只有以专业为矛,以仁心为盾,与社会各界携手,筑牢守护生命的“红色长城”,让每一个生命在危急时刻,都能点亮那盏希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