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丨专病专栏】踝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
望京医院传承发展48年以来,始终秉承“博爱、敬业、继承、创新”的院训精神,致力于让百姓“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享受好服务”。为方便患者能够更直接、快速地根据不适症状或所诊断的疾病选择专业的医生,医院持续加强中医专病专症门诊的建设力度。籍此专栏介绍望京医院在专病门诊建设的优势与特色,以馈读者。
专病介绍
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旨在通过分阶段、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阶梯治疗策略涵盖了从非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的多个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踝骨性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AOA)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和行走受限,由于踝关节力线异常甚至诱发髋、膝骨关节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关节二科开展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提升患者功能与生活质量。
术前检查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负重下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后足力线位X线片;核磁共振有助于判断关节软骨损伤部位与程度;踝关节三维CT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骨赘及其损伤部位。术前通过负重X线片可测量胫骨远端关节面(tibial ankle surface, TAS)角、胫距关节面(talar tilt, TT)角、胫骨侧面关节(tibial lateral surface, TLS)角,对术前进行精确评估。
踝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阶段
1.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可能的预后。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剧烈运动等。
2.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热疗、电疗、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
3.支具矫形治疗:使用支具保持距骨的正确对齐,减轻关节软骨的接触应力,改善步态和稳定性。
4.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用于维持关节软骨基质完整性,可能对延缓疾病进展有积极作用。
关节腔内注射:包括玻璃酸钠(HA)、皮质类固醇等。
5.中医治疗
(1)中药外用
踝骨关节炎病因多是感受寒湿或过劳所致气滞血瘀,故应散寒祛湿,活血止痛。采用我科协定方外用治疗(威灵仙、铁线透骨草、海桐皮等)。
(2)针灸推拿
以针灸和手法治疗为特色,针灸取穴以太溪、丘墟、解溪、委中、复溜、昆仑、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为主,可采用温针灸刺激局部穴位。手法治疗以点按手法逐一点按局部穴位,顺势摇晃,同时轻轻拔伸,进行踝关节的内旋、外旋运动,最后进行戳按运动。
二、手术治疗
1.保踝手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Takakura Ⅰ-Ⅲa期)
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术:适用于关节对位良好的患者,旨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
关节周围截骨术:纠正踝关节力线,改善生物力学和稳定性,推迟进行关节牺牲手术的时间。适用于踝关节对位不良的患者。
2.终末期手术
对于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融合术:通过手术使踝关节骨性融合,从而消除疼痛和改善功能。适用于关节面破坏严重、无法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典型病例
1、踝骨性关节炎(Takakura Ⅲa期)——踝上截骨术
术前外观
患者术前踝关节呈内翻畸形、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受限
术前X片踝关节内翻畸形伴内侧关节间隙狭窄
术中踝内侧关节软骨磨损严重伴骨赘形成
踝上截骨术矫正内翻畸形及恢复下肢正常力线
2、踝骨性关节炎(Takakura IV期)——微创关节镜辅助踝关节融合术
术前X线片
患者术前全踝关节间隙狭窄伴骨赘形成
术中关节镜下见全踝关节软骨4度损伤
镜下行踝关节微创融合术
术后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关节融合满意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策略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通过分阶段、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非手术治疗阶段,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节二科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是以治疗骨伤科疾病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骨伤科治疗中心。关节二科是以治疗骨与关节疾病为主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点科室,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1名,首都名中医1名,高级职称10名,博士生(后)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关节外科、足踝外科与软组织疼痛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科二十多年以来,科室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的科研任务,并在骨关节疾病、足踝外科等方面先后获11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已出版的骨伤科专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及国内外骨伤科医生的进修培训任务。